当前位置:招商报 > 正文

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GDP年均增速达73.1%

编辑: 夕歌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18-05-31 16:33:42

导读: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以下简称中心商务片区)按照《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各项部署,结合自身功能定位,着力谋创新、促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创新金融要素集聚活力显现。

时光荏苒,天津自贸试验区已正式挂牌成立三周年。作为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三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红利充分释放。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以下简称中心商务片区)按照《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各项部署,结合自身功能定位,着力谋创新、促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创新金融要素集聚活力显现。三年来,累计注册市场主体2.2万户,注册资金总量超过6000亿元;GDP年均增速达到73.1%;2017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05.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6.2亿元,三年内年均增速分别为42.6%和38.4%。

改革创新成果亮眼

聚焦金融创新、放管服、扩大开放、创新创业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改革,中心商务片区三年来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颇为亮眼。

以于家堡金融创新产业园为抓手,这里迅速聚集了金融、类金融企业近2000家。2017年金融业营收近千亿元,资产管理规模2.4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滨海新区比重达五成,占全市比重超过五分之一。相关服务业同步推进,形成创新金融、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科技互联网、新文创四大产业板块。

随着特色领域的不断聚焦,中心商务片区金融创新案例日趋丰富。成功获批国家首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区后,以央企产融结合为切入点,片区内聚集了70余家央企近300家创新型金融主体。全国首批民营银行──金城银行、台湾首家大陆落地创投机构──元富创投、全国第一家保险系金融服务公司──人保金服、全国第一家保险国际救援公司──江泰救援,以及北方第一批QDLP和QFLP试点基金、全国首批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等新金融机构纷纷落户。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打破制度“瓶颈”、勇于先行先试的创新,深入到了推进放管服改革、扩大市场开放等方方面面。推出全市首个商事登记预约预审系统,首创民非养老、培训机构审批的“多项合一”。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放宽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支持猎聘网成为天津市第一家拿到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的外资互联网企业。建设集“关、税、汇、检、商、物、融”等贸易综合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双创投融资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和创业培训平台。双创示范基地已有20多家双创载体投入运营,2017年落户各类双创企业2643家。全市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新经济产业载体──独角兽大厦,今年上半年将实现入驻。

纵深推进砥砺前行

站在三周年的节点上展望未来,中心商务片区将继续结合国家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总体部署,着力强化依托自贸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探索“自贸区+开发区”协同发展模式,为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拓展新空间,为所在地天津开发区注入新活力。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和鲜明特色,中心商务片区将大力探索京津冀产业转移协同、贸易便利化协同、创新驱动发展协同、监管协同、技术发展协同的新机制;同时主动对接雄安新区开发建设;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为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对外贸易、跨境并购投资、海外工程承包等业务提供完善的环境和保障服务。

同时,全力放大金融资源聚集优势,促进实体经济升级发展。未来,将重点加强产融合作平台建设,探索以产业链金融为主体的产融合作模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特别围绕汽车、装备、大健康、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量身设计系统化的金融支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嵌入强劲的金融“助推器”。

制度创新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根”与“魂”,中心商务片区将继续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打造准入便利、服务高效、风险可控的营商环境,实现“放得开、管得住”。着力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探索金融、建筑、专业服务、文化艺术等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新机制;开展类金融机构差别化准入试点;对股东背景良好、风险覆盖能力强、商业模式严谨的低风险企业,试点开辟准入绿色通道。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研究建立土地按不同功能用途混合利用新机制,制定产业用地弹性年期供应制度,完善低效产业用地退出机制;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效率。(记者 万红)

天津招商网
天津招商网
天津招商网